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关于琴的伤感句子
琴字开头的诗句,五个字带琴的古风诗句 1.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2.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3.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4.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5.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6. 琴书笔砚伴閒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7. 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8. 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
9. 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10. 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11. 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12. 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
13.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14.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15.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16.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17.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18. 琴酒曾将风月须,谢公名迹满江湖。
19. 琴尊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20. 琴曲唯留古,书多半是经。
21. 琴瑟调双凤,和鸣不独飞。
22. 琴上金星正照,砚中鸖眼相青。
23. 琴堂窗户清无暑。宫妆争捧黄金注。
24. 琴清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25. 琴剑事行装,河关出北方。
26. 琴筝箫管和琵琶,兴满金尊酒量赊。
27. 琴堂连少室,故事即仙踪。
28.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9.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30.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31.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3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3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35. 琴虽古意元无取,诗近虚名亦懒吟。
36. 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
37. 琴樽几杖静柴门,抱瓮忘机老灌园。
38.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39.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40.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41.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42. 琴瑟昔在御,莫不静而好。
43.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44.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45.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46.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47.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48.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49. 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50.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51.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
查看更多>>卢仝 风中琴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译文及注释】 1.,五音六律:泛指音乐,十三徽:指琴。琴徽以贝壳为之,或以磁,或以金,数凡十三,中大,余以次递小。近岳者为一徽,以次而下,近龈者为十三徽。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 2.龙吟鹤响:喻琴声。思庖羲:。《广雅》曰:琴,伏羲所造,长七尺二寸而有五弦。蔡邕《琴操》曰:伏羲氏作琴,弦有五者,象五行也。相传庖羲是琴的制造者,所以人们在听到这美妙的琴声时,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庖羲。
【赏析】 《风中琴》作于何时,未能确切考证。首句起的平平,五音六律乃音乐的泛指,十三徽则点出是琴。琴徽以贝壳为之,或以磁,或以金,数凡十三,中大,余以次递小。近岳者为一徽,以次而下,近龈者为十三徽。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所以,第一句是照应题目,点明演奏的乐器是琴。第二句把琴声比作龙吟鹤响,吟声低沉而响声高亢,琴声之起伏变化可知。龙和鹤都是能高翔于九天的生物,龙神秘庄严,鹤轻盈高蹈,所以以龙吟鹤响来形容琴声,突出了琴声所表现的意境之高远。思庖羲是用典,到底为什么而思庖羲,对诗歌的理解影响很大。庖羲,又名伏羲,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他有许多发明创造,对中华文化有着极为重大的贡献。比如,庖羲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等等。对于这首诗而言,更重要的是,他还发明了琴。《广雅》曰:琴,伏羲所造,长七尺二寸而有五弦。蔡邕《琴操》曰:伏羲氏作琴,弦有五者,象五行也。由琴曲的高妙而想起了它的发明者庖羲,似乎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联想,一方面有对演奏者高超演奏技巧的称扬因为庖羲并不仅是造琴的工匠,作为琴的发明者,推测他精于音律,擅长弹琴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另一方面,结合庖羲的身份、贡献以及卢仝本身对中唐黑暗政治有不满情绪,曾作《月食》诗以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朝廷两度征召都不愿出仕,似乎亦隐约有对远古清明政治的悠然神往之意。但,诗人对此只是点到即止,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补充想象。三、四两句从听者的角度继续写琴声所引发的审美感受。一弹流水一弹月是此诗中被后人引用最多的句子,有人甚至把它与杜甫的半入江风半入云凑成了一副集句联。我认为,这一句表现了听者与演奏者的会心。
查看更多>>苏轼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及注释】 若:如果的意思 何:为何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查看更多>>